分类 感想杂文 下的文章

从一个孩童,到长大成人。不论“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成长与生活,都伴随着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的说道、评价,也深受其影响。我们努力的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好人,却很少思考为什么一直这样做。

我们似乎渐渐地活成了别人认为的样子吗?活在了别人的眼中吗?有的文章说过这样的观点,我觉得需要解释一下。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让别人觉得舒服,从来不是终极目的,我们想要的其实是别人对自己认同、对自己好。

世间没有绝对真理,也就没有绝对错误。绝大多数人认为对的,往往就是符合人们认识和期望的,相对来说就是对的。
我们只要学着践行那些大多数人觉得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就足够了,不必尝试每一个人都认同,让自己失去独特性。

我们取悦了别人,也是为了最终取悦自己。为的也是自己。

爱,却是另外一回事。我相信,多数人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当找到那个真正的另一半,一定也深爱着ta。
爱,不需要解释,也不要有任何假设,更不是为了自己。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我们是我们所爱的人和事物。

如果读罢此文,能有些同感或者认同,我就会收到鼓舞。
有何想法,欢迎留言交流~

我的原则有哪些?

  1. 家庭第一位
  2. 个人价值,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或对社会的一小部分的价值与服务。
  3. 好兄弟,多支持。朋友妻,要远离。
  4. 待人真诚,不存偏见。
  5. 责任与本心:做好本职工作,但不为所谓的“绩效”,给自己的生活打折扣。

我的弊病(曾经):

  1. 取悦他人胜于取悦自己
  2. 相信他人胜于相信自己
  3. 缺乏主见,莫衷一是

警句记录:
大家的共识都是错的,要做独立的思考者。
我干我想做的事情,而非他人逼迫我为之。
我把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独立的观点汇聚到一起,用以实现我的目标。

概念上
深度学习 < 表示学习 < 机器学习 < AI系统
近年大众理解的深度学习 基本等价于 人工神经网络(现在,实际上不然),主要是因为,我们所知的一些最早的学习算法,旨在模拟生物学习的计算模型,即大脑是怎么学习。
深度学习的神经观点受两个主要思想启发:

  1. 大脑作为例子证明智能行为是可能的,因此,概念上,建立智能的直接途径是逆向大脑背后的计算原理,并复制其功能。
  2. 理解大脑和人类智能背后的原理也非常有趣,因此机器学习模型除了解决工程应用更的能力,如果能让人类对这些基本的科学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将会很有用。

第2章 线性代数 讲到“特征分解”,大学学线代时,一直没理解,什么叫他妈的“特征分解”?
本书的解释:

许多数学对象可以通过将它们分解成多个组成部分或者找到它们的一些属性来更好地理解。这些属性是通用的,而不是由我们选择表示它们的方式所产生的。
例如,整数可以分解为质因数,12=223。从这个表示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12不能被5整除、12的倍数可以被3整除。

同样地,就可以通过分解矩阵来发现矩阵表示成数组元素时不明显的函数性质,这就叫“特征分解”。

定位从产品开始,也可以是一件商品、一种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或是你自己。
但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它是围绕潜在客户的心智进行的!

定位: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我们不做重复的工作、无价值的工作。
我们只做有意义的工作、关键的工作、有效的工作!

Why people buy your product?

你想要的功能,我们可以给你
但我们能向您证明,它并没有价值。 ×

官方网站是什么?
有效地传达信息:这里是做什么的?专业程度?优势和特点?我们是谁?取得联系!
关键:关键信息明了,彰显专业,方便地取得联系/获取详细信息的可能

Intuitive,Least Surprise

网络触手可及,信息泛滥,专业&简化乃大势所趋。

大学毕业至今,已有一年之余,回想一年,有诗有酒有朋友,生活得却也算不错。
这一年与两个老铁合租,嗯,很开心。

却又是为什么,自己偏要出来自己住呢?有时候吧,我也在纳闷,应该主要就是两个理由:

其一,我说出口了,是工作日上班略麻烦,骑车+地铁+班车(时间倒是不长,50几分钟吧),想换个离公司近一点的,只要一种交通工具就好了。毕竟吧,我是这么嫌麻烦的人儿,另外我还能大大减少 起床后不想去公司上班的小情绪(不是不想上班,是懒得经历这个通勤...);

其二,是我心里想的但没说出口,我吧,从来不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人,工作之初也想着扎扎实实练级,早日成为砖家、大牛…… 但是每天下班回来通常是回来打两把2k,然后等哥们回来,再打它几把,这一晚上就这么过去了。我倒是挺开心的,也挺感激我们哥仨一起生活的这一年。

但是吧,可悲的是,我就是矛盾,自己之否定之否定,又有一颗不值钱的上进心,又有爱玩不甘寂寞的情绪。所以只能忍痛割爱搬出来自己住,也体验体验这难得的独处。

《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据此,现在的我恐怕真是没什么智慧了吧。所以只能尽量耐住浮躁,读一读书,应该不亏。
犹记去年所读,关乎“中庸之道”:

人性品格,首尾两端是极端与邪恶,中间一类为美德。
怯懦与鲁莽之间是勇敢
吝啬和奢侈之间是慷慨
懒惰与贪婪之间是进取
自卑和骄傲之间是谦虚
秘密与多嘴之间是诚实
暴戾和滑稽之间是幽默
争吵与献媚之间是友谊
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与堂吉诃德的莽撞冲动之间是自我自制

想要达到美德熟视无睹的词汇,必然是由为人处世选择的道路、平日的行动所决定,
以我矛盾之性格,幸与这中庸之道,有所相似。只是这“中间道路”,的确需要磨炼的过程,关于以上诸特点,我给自己的评价是:
怯懦、吝啬、贪婪多一点、自卑、多嘴、滑稽、献媚、优柔寡断多一点。
你呢?